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04节_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笔趣阁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0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04节

  集体沉默。

  内阁因为王守仁的加入,大体分成两伙儿对立,连带着下面的文臣武将,也开始隐形地战队。

  徐景珩并没有要打压内阁的权利,只提醒皇上,不要出来党争;下一任司礼监东西厂的亲信们,要开始培养。

  皇上也自觉大度能容,只要不闹的影响国家大事,随老头子们闹腾。

  可是皇上和徐景珩的态度摆出来,老头子们反而不争了。

  皇上:“???”

  内阁六部还是沉默。

  他们已经大体明白皇上的做派,也知道皇上的决心能力,他们能怎么阻止?

  沉默中,只有香炉里的沉香袅袅,金刚小鹦鹉在窗台上扑棱小翅膀。皇上耐心地等待,杨廷和终是开口。

  “皇上,大明如今的情形,和汉昭帝刘弗陵当年相同。汉朝,可以说是战国后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说争斗不休,连带工、商业也顺势发展,范蠡和商祖白圭,都是弃官从商。

  大明如今,即使士农工商,依旧是商人关系天下钱粮,不可纵容。匠人掌握天下利器,更不可纵容。”

  皇上没有反驳。

  杨廷和接着说他们内阁达成的意见:“即使打压工者商者两千年,依旧是这般,可见武器和钱财动人心。官员们做官,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更有,匠人、商人,万一叛国,给国家造成的伤害太大。”

  皇上还是没有反驳。

  商人携带巨大利益,万一出海,大明要怎么追回来?匠人手握天下利器,万一叛国,大明怎么挽回?

  “朕明白。匠人、商人,和这天下的武器、银子一样。从来都是两面,端看在谁的手里。大明如今没有退路,必须发展工、商。就和人要吃饭一样,只能想办法,吃得更好,更健康,但不能不吃。”

  内阁六部的老臣们一起叹气。

  他们也知道,就因为知道,才为难这些日子。

  蒋阁老起身:“皇上,臣等明白。大明要闭关绝贡,那就代表苟且偷安。大明要打开国门,就要面对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大明人不退缩,不能因噎废食。臣请问皇上,计划在江南怎么开始?”

  皇上:“匠人有墨家墨子。商人有商祖白圭。这很好。朕知道做生意不光是‘捕捉商机,把握时机’,还要上下打点,要疏通关系。和匠人要听从达官贵人的要求,要吃饱肚子一样。”

  “可是,这又好比大明的士族,历朝历代那么多的贪官,百分之九十都是贪官。可总有一些人,是清官,是忠臣,好比在座的各位。朕相信,工者、商者会知道,武器和银子不分国家,工者商者有国家。”

  !!!

  !!!

  老臣们听出来皇上的杀气,也听出来皇上的重点。

  天下钱粮、天下利器,都掌握在人的手里,是朝廷管不住工者和商者?还是大明不是值得他们留恋的国家?

  谢阁老心生一股豪情,起身奏道:“皇上言之有理。是臣等失措。江南的工商业,目前以家族小作坊为主,作坊里都是家族的手艺人,更是专心研究工艺提升的匠人,这是好事儿。

  另有一部分大作坊,官办的,刻板没有活力。商人办的,除了大师傅,其余之人往往月俸偏低,维持一家温饱。江南本就自由发展这一百五十年,臣等建议,慢慢来即可,暂时不适合再给予更多自由。”

  皇上早和徐景珩了解到,实诚地点小脑袋。

  谢迁因为皇上和气的模样,心里一跳,当下就不再犹豫:“皇上,目前大明的匠人云集江南和北京。商人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晋商,因为盐业的开中法崛起,加上山西矿多,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徽商,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成化年间,徽商加入盐业竞争,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受到严重打击,三分天下。

  最后一个就是沿海,目前来看,以松江到宁波一带,从福建到广东一带。”

  “臣记得,正德三年,广东市舶司决定对藩属国贡舶实行抽分制,征收实物十分之三作为入口税,目前降为十分之二,依旧设置牙行,由当地官府指定的官牙当中介人,将余下货物作为民间贸易。

  广东商人之富裕,‘富甲天下’有名有实……”

  皇上只看着谢迁。

  谢迁愣怔片刻,一狠心:“晋商主要在于边贸,首先是和九边戍所的官军做粮食生意,换盐引等等特殊物资。然后是和蒙古后金走私交易……臣认为,不可不防……”

  皇上了解到,山西商人的宅子,气势、结实,从来不讲究好不好看,统一灰蒙蒙的,有一种压抑感。山西人发达后也不造假山假水,种花草树木,处处彰显权力、等级的森严,家长的权威,商号的肃穆、匠人的严谨。

  他们的家中窖银几千万两,堪比国库五年税收,“抠”。再有钱,也是老羊皮袍子、大馍馍夹大葱大蒜,死了以后在地窖里留大箱子元宝,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

  目前在徽商的刺激下,最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筹办书院,开始追求仕途经济,争取在朝堂上有代言人。

  而徽州盐商,住宅修的园子一般,轻松、开阔、愉悦,千户生女当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商人和雅人集于一身,半商半儒,还鼻子特灵,南海市舶司一开,去南海的徽州人,有五六万。

  费阁老的看法是:“山西资源丰厚,且靠着边境,机遇也多。然而,太容易发的财,必然导致失去一部分东西。徽州人,臣记得有一首歌谣。”

  费阁老当场唱出来:“前世不曾修,出世在徽州。年到十三四,便多往外溜。雨伞挑冷饭,背着甩溜鳅。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扬州……”

  皇上听得欢喜。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山多岭众而人口稠密,穷则思变,和山西完全相反,老天爷夺取一些东西,补偿一些东西。

  气氛变得欢乐。

  毛阁老站起来:“说起扬州,臣有看法。大明开国至今,盐业上,最有价值的是淮盐引。朝廷规定,谁把粮食从江南运到西、北边界处,就能获得朝廷发放的淮盐引,大约三十斤粮食兑一份淮盐引,一转卖,就能获得大量盐利。

  陕西、山西距离边塞地区较近,陕商就近把粮食运过去,从而获得大量淮盐引。江南商人因此吃亏,江南距离边塞太远,粮食运输成本太高。

  到孝宗时期,一位户部尚书叶淇,认为此法对江南商人不公平,规定江南商人不用运粮食北上,交出银子即可兑换淮盐引……”

  除了皇上,在座的人都明白,叶淇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乃南直隶淮安人,是江南商人在朝廷的代言人。在座的南人,同出身浙江余姚的谢迁、王守仁,南直隶苏州毛澄,镇江杨一清,齐齐眉心一跳。

  山东人·毛纪特耿直:“臣查到,当时陕西、山西商人对这个规定意见非常大,但他们自认实力雄厚,一番折腾后,说那就去扬州卖盐,反正我们不缺钱。于是乎,成百上千的商人扎堆扬州,大约有一千家之多。

  发展至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陕商、晋商、徽商……”

  因为地理和文化风俗相近,陕商和晋商走到一起,一加一大于二。徽商在三角大战中处于劣势,但徽商属于南直隶,最懂扬州士人的心思,左儒右贾,不疾不徐,稳扎稳打。而且徽州与扬州近,各种物资可就近运往扬州。

  最吸引人关注的是,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江南文人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尤其注重学院学风,作为程朱故里,虽为贾者,咸近士风,严格督促子弟应试为官,江南文人称呼“儒商”,就是徽商。

  徽商会花钱,刮起来园林建筑大风,养活江南大批的花匠、瓦工、木工;喜欢灯红酒绿,于是扬州出现发达的戏曲和戏院;喜欢山珍海味,出现大量酒楼和名厨;喜欢悠闲,出现大量的茶馆和澡堂;喜欢逛妓院,妓~女又好打扮,扬州香粉业发达……

  来自徽州的盐商们大肆花银子,扬州本地人在干什么呢?徽商附庸风雅、真心喜欢,比赛一般地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家里的一个普通家丁,挣的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导致扬州盛产闲人——没有工作,无所事事。

  王守仁朗声笑:“臣记得,在南京和扬州的时候,天天泡在茶馆和澡堂,‘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那是真闲。很多人早上一起床就往茶馆赶,毛巾牙刷都放在茶馆里,洗漱都在茶馆里……”

  皇上瞪大眼睛。

  皇上略懂一点点江南繁华——这扬州盐商家的家丁,和达官贵人家里的下人一样,而江南的文人也大方地接纳他们,称呼他们为“儒商”。

  “山西……”皇上看谢迁,看几位阁老。几位阁老都和谢迁一样狠心——山西人手里攒着这么多银子,还有那么多矿产,万一倒向塞外一方,大明危险!

  杨一清阁老起身:“皇上,臣认为,西南四省的盐价之所以高昂,边境的盐价和粮价一样困难,除去江南到边境的距离遥远,还有一个原因,道路不好,运输负担大。

  将来湖广粮仓起来,缓解边境粮食压力,只道路还是要修建。臣提议,山西人手里的银子,办学院,开山修路。”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七位阁老一起同意,六部尚书自然不会反对。此事定下来。

  这也是山西人着急培养官员的原因之一,无他,事情出来,没有一个人给他们说话。山东人要开市舶司,那毛纪就是再耿直无私,他也要帮着据理力争不是?

  当然,这次山西人,也不冤枉。

  山西商人暂时解决,接着是徽商和粤商。

  君臣有了决定,内阁六部九卿一起商议,草拟工科学院的宗旨,新的商税征收方案,关税管理……一道诏书颁发到山西。山西商人齐齐哭嚎,却是庆成王也大力支持朝廷的命令。

  庆成王实在人说大实话:“你们屯着那么多银子不花,留着干嘛?能吃还是能喝?皇上也没要你们给别人花,你们把山西的路修好,桥铺好,哪里不好?”

  庆成王觉得他们活该。

  山西商人真心喊冤,一面积极准备修桥铺路,一起给皇上上一道上书。

  皇上正在听章怀秀叽叽咕咕。

  “皇上,那山西商人就是活该。”章怀秀永远记得,当年满洲女真起兵,就是山西商人把屯着的一亿两银子拿出来,各种物资支援。

  章怀秀恶狠狠的模样,大吹耳旁风:“皇上,山西商人躺在金山银山矿山上,越混越要人鄙视,越发失去风骨。皇上就该狠狠地罚他们,要他们知道疼,知道家国天下……那善堂,那慈幼院,那铺桥修路,什么事情不能做?……”

  皇上安静地听着,模糊明白,郑重点小脑袋表示:“爱卿放心。朕一定狠狠地罚他们。”

  章怀秀大为感动,麻溜儿从袖筒里摸出来一封上书:“皇上,臣针对最近宝钞重新印刷,各地方钱庄汇兑业务繁忙且乱,整理一些想法。”

  皇上展开一看,眼睛一亮。

  大明沿海如今钱庄业大发展,边境互市也是。可皇上一直担心,钱庄业务活跃,除包揽兑换外,还大做存放汇和保管保证等业务,发行钱票和其他票券……一旦国家遇到灾荒钱庄投机倒卖,牟取暴利。一旦钱庄关门,形成大批呆账,老百姓苦不堪言。

  皇上快速看完章怀秀写的上书,一抬头:“魏国公在南京折腾的新式记账法,银行?”

  章怀秀赶紧讨饶:“皇上,魏国公去找小臣,小臣哪里敢不说?”

  皇上小鼻子皱皱。

  魏国公担心江南的未来去找章怀秀,是徐景珩提点的。魏国公和章怀秀见一面后,回去南京就大折腾,还来信说,江南商人主动要加大商税,保证不降低工匠月俸,只求皇上同意江南办银行……

  江南商人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同意增加商税,还保证不降低工匠月俸。除非有更大的利益。

  皇上不是不知道,朝堂上的江南世家大族代言人,几次要求减少商税,增加农税。而当年刘瑾改革,如今内阁改革,都是试图增加商税,降低农税。

  原因?大明的国库收入,除了海贸,大头就是商税和农税,匠税很低,还有士族花国库。大明建国,国库空荡荡,太~祖皇帝心疼农户,着急之下抄家富商沈万三,这就是“国有需,掠之于商”。

  太~祖皇帝是出身原因,天然地对农户好,也是知道,掠之于民,万一激起民变,那就是大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是皇家,这个水,是农户,不是商户。

  皇上一眨眼间想了很多。又想到,如今的大明商人都警惕朝廷宰他们,平时挤破头地拉拢、交好官员;每次国家有需要,想方设法地主动表示诚意……某方面,又加重官商勾结、串联……

  “凡事都有两面。”皇上小大人地感叹。章怀秀没听明白,司礼监张佐送来一道上书,皇上一看,山西商人要大开钱庄银号?虽然没有章怀秀的想法超前,但更贴合大明实际情况。

  皇上要章怀秀看奏疏,章怀秀大体浏览完,满脑袋都是,“乔家大院”提前出现了!

  章怀秀记得,历史上的山西银号,是在那个道学皇帝废除宝钞后,天天折腾不同的铜钱,折腾的老百姓眼花缭乱,借势兴起。如今,是因为海贸发达,大明经济有腾飞之相,眼光独到的山西商人又要提前分一杯羹。

  二月初十的紫禁城,依旧寒冷。前几天刚下一场小雪,洁白的梅花盛开,雪花落在梅花上,皇上在等章怀秀思考的时候,也学着徐景珩数梅花。

  “居安思危,欲通思变,欲进思退。千古以来,一代人重复一代人的矛盾和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做法,谁都没有答案。”这是徐景珩评价内阁最近动作的一句话,用在大明的晋商、徽商、粤商身上,也合适。

  官员做官,商人跑商,到顶峰的时候,能退就是大进。山西商人要从盐业里脱身,至少不再全部依赖,就要发展其他,趁着边境互市,贩卖南方的茶叶和丝绸,做转口贸易;借手里屯的几千万两银子,发展银号生意……

  皇上又想起徐景珩,徐景珩,是不是,也需要一个退路?

  皇上看着雪花躺在梅花花心的安静模样,眼前是内阁要拖着魏国公进水师,进而逼迫徐景珩的那天……

  章怀秀因为皇上身上的杀气惊醒,大喊一声:“皇上!”皇上回神,眨眨眼睛,水洗葡萄的大眼睛慢慢有了焦距,安静地问:“有何看法?”

  章怀秀心惊,却也不敢多问:“皇上,臣还是坚持,官办银号。”

  皇上:“你认为,官办银号就安全?如果大明这艘大船要沉,好比树倒猢狲散,官员投降塞外,不比商人慢半步。”

  皇上的表情,似乎在说,今儿的梅花真好看,还伸手喜爱地安抚风中颤抖的小梅花,满满的小儿天真稚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