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这债难还啊_朕的大明朕做主
笔趣阁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94章 这债难还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4章 这债难还啊

  第194章这债难还啊

  帝踏青,遇寻女者,驰归。

  这是史书上对皇帝这次出宫的记载。

  在得知有人打着自己的名号,在外面搜刮女子,朱由校将人捉过来活剐了的心都有了。

  这是那个龟儿子,居然敢坏他的名声。

  不过很快,在问清楚了这老者的情况后,朱由校就冷静下来了。

  这个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四个字——鬻儿卖女。

  这老者是顺天府宛平县人。

  朱由校就冷静了下来。

  这家人,华夏封建时期最为常见的小老百姓。

  每逢个天灾人祸,为了能活下去,先卖东西再卖田,没啥卖了只能卖人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这老者家里的田已经是卖完了,然后就卖了女儿。

  现在说起来是老婆病了,没钱看病,托给亲戚后就进京看能不能找到女儿,讨点儿赏钱。

  但实质上,这是在家乡活不下去,老婆也没活的希望了,托付给亲戚后,进京找条活路啊。

  “你,去告诉沈炼,看的给这父子两找个活计,别让死了。”

  “是。”

  听到皇帝的话,当即就有锦衣卫拱手应道,然后去追沈炼。

  “皇爷,上菜了。”

  见到皇帝是消气了,就有小太监来禀报道。

  “算了,不吃了,直接回宫吧。”

  闻言,朱由校一点儿吃饭的想法都没有,一摆手就带着众人向外面走去。

  见到皇帝离开,剩下的人连忙跟上。

  出了饭庄门,让徐婉儿乘马车回去,朱由校直接带着十多个锦衣卫,当街纵马,向着西苑而去。

  “刚刚那个年轻人是皇爷爷?”

  “好像是。”

  看着浩浩荡荡离去的四五十人,店老板与店小二站在门口,痴呆的看着离去的众人。

  “我听说那个年轻人自称是。。。”

  店小二说着,转头看向自家老板。

  “快快快,那是皇爷爷用过的东西,快去将那个屋子封起来,东西都供起来。”

  见到大队人马已经离开,这店老板立马就吩咐起来。

  皇爷爷来过的地方,这广告要是打出去,他不得赚大钱。

  而另外一边,回到西苑的皇帝,让人拿来大明律,翻看了起来。

  “设方略诱取良人为奴婢、为妻妾子孙,杖一百,徒三年。”

  “累犯者,游街示众一个月,发边充军,本人死,子孙接替。”

  被拐卖者本身就是奴婢,罪行减轻。

  看着大明律中,对贩卖人口的规定,朱由校摸着下巴思索了起来。

  看着对人口贩卖问题的规定,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了起来。

  大明对贩卖人口问题,是分两类。

  贩奴给人做工,属于卖了还有条活路,处罚较轻。

  至于说人为制造残疾,上街乞讨?

  那个不叫贩卖人口,那个叫采生折割,属于要被活剐的重罪。

  手在桌面上敲动,朱由校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出现鬻儿卖女的问题。

  很明显:百姓太穷了,上层太富了。

  “要消灭的,是贫穷本身,而不是因为贫穷而活不下去的人们。”

  嘴里呢喃着后世的一句话,朱由校下定了一个决心。

  当夜,顺天府城中。

  千户沈炼邀请了几个锦衣卫百户过府议事。

  不过,本该主持会议的沈炼,此时却是在书房同过来串门的陆文昭喝茶。

  “皇爷让你去查的是啥事儿啊?你叫来这么多人。”

  盘腿坐在沈炼的对面,陆文昭捻了颗花生米丢进嘴里,看向沈炼问道。

  “皇爷今天出城踏青,回城的时候,遇到个卖了女儿给人牙子的老头儿,他进京来寻据说是今年进宫的女儿讨赏。”

  给陆文昭倒上一杯茶,沈炼看着对方的眼睛,严肃的道。

  “但今年宫内没有再进过民间秀女,皇爷觉得是有人打着皇爷选秀女的名义,从乡下搜揽俊俏女子。”

  “皇后千岁知道瘦马的事情,给皇爷说了,皇爷让我们去查查,是真的假的。”

  “瘦马的事儿?”

  听完了沈炼的话,陆文昭嚼花生米的嘴顿时就听了下来。

  “那些养瘦马的人,背后都是有背景的,伱查的时候,小心点儿。”

  “嗯。”

  闻言,沈炼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个他当然知道。

  能养瘦马的,肯定不是小门小户。

  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将大明的最底层、长的俊俏的女孩子,甚至于男孩纸,收买回去后,培养技艺。

  培养什么技艺,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技。

  然后,会被分为上等和下等。

  下等就会被送进各种私妓娼馆之中,四处贩售。

  而上等,则是会被安排,传出艳名,进入上层社会,组成风流士子的美名。

  到了崇祯年间,乃至于皇帝都被拉进了这条产业链中。

  崇祯起码是收过来两个扬州瘦马的。

  一个是他后宫的田贵妃,这位曾今弄的崇祯和周皇后正面起冲突。

  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让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的陈圆圆了。

  顺便一提,陈圆圆能进京,就是田贵妃之父田弘遇献给崇祯的,然后崇祯将陈圆圆赏给了吴三桂。

  顺便一提,历史上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全都是扬州瘦马。

  这八个人可谓是扬州瘦马的顶峰了。

  不过,就算是名扬天下,能得到善终的也没几个。

  大多数的瘦马,都是一个被送到烟花柳巷之中,以卖身为生,最终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死后一张草席就是终结。

  而在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这些小丫头逃跑,就出现了一种让现代人无法理解的“美感”——裹小脚。

  下层社会的妇女是不缠足的——缠了足还咋干农活,农村的妇女可是要顶半边天的。

  最初的裹小脚,就是流行在上层社会。

  而这些裹小脚的女子,就是被人为培养出的瘦马。

  然后,上行下效。

  人都是羡富慕贵的,这外面的不敢弄,家里的还不好弄?

  在这种风气下,裹小脚就莫名其妙的流传了开来。

  对于这种浪费劳动力的行为,就算是螨清官府用杀脑袋的方式阻止,都停不下来。

  “瘦马背后的事儿不好查,你从具体的事儿上查吧。”

  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会儿,陆文昭看着沈炼道。

  “先查是谁活得不耐烦了,敢假借皇爷的名义收揽女子。”

  “查出来后,将情况报上去,看皇爷会如何处理。”

  “受教。”

  闻言,沈炼对陆文昭拱了拱手。

  这就是背后的问题太严重,如果做事儿太殷勤,会被人记恨。

  所以选择抽陀螺,一抽一动了。

  “你慢慢喝着,我先将活儿给这些人安排下去。”

  “去吧。”

  闻言,摆了摆手,陆文昭示意对方且去。

  次日一早,西苑之中,朱由校召见了户部侍郎袁世振、宝泉局主事赵晗、工部尚书徐光启、宝源局工部主事王源。

  “陛下,京师商户最近有屯币之风,宝泉局每日放入京师的三万枚银币不够用,远远不够用。”

  被皇帝召见来后,度支司正卿毕自严当即就抱着手对皇帝说道。

  “刚开铸的时候,产量很低不算,但产量提高后,每日往民间兑银三万枚,都已经到现在了,怎么还会有人抢?”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感觉到很是不理解,出言问道。

  皇帝的话音落下,堂中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宝泉局主事赵晗的身上。

  “回皇上,现在不止是京城的商贾在兑,整个北直隶,乃至于河南、山西、山东的商贾都在往京师赶,想要兑换银币。”

  见到众人的目光,赵晗当即回答道。

  “特别是听说了,虽然宝泉局给南直隶诸省兑多的银币,但抽的火耗却更多的事情后。”

  说着,赵晗的脸直接就苦了起来。

  “铸不完,根本铸不完。”

  “陛下,大明缺钱啊。”

  见到赵晗说铸不完,毕自严拱着手道。

  “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至今(1621年)已有两百五十三年。”

  “然洪武年间有宝钞发行,永乐年间,成祖广铸铜钱。但自此之后,直至世宗嘉靖年间,朝廷再未广泛铸造钱。”

  “后世庙初年虽广铸新钱,但也没坚持几年,及至万历初年,张太岳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收税,这银子也就成了大明实质上的钱。”

  “今陛下欲推行银币,再行金银之禁。”

  说到这里,毕自严偷的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而后接着道。

  “就需要将历代先帝年间就该铸造的银币都给铸了。”

  “臣查阅史册,前宋之时,年铸钱量在百万至三百万贯,乃至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五百万贯。及此,前宋依旧钱荒。”

  很明显,毕自严是做过功课的,当即就用数据和皇帝说话。

  “民间百姓多喜存银,若想要银币在民间畅通,百姓皆用,臣以为全天下需要放入一万万枚银币,才能保证银币流通。放入五万万枚银币,才可禁止纯银交易。”

  毕自严的意思就是,大明欠下民间的钱太多了,现在要再想要禁止纯银交易,推行银币,就需要先将历年欠下的钱债还上。

  若是铸造量不够,百姓是不会听朝廷的,全都使用银币的。

  “五万万枚?五个亿?”

  听到毕自严的话,在场的众人都忍不住手指掐算了起来。

  宝泉局为了提高产量,可谓是用尽办法。

  四班倒、流水线,这些能提高产量的方式,宝泉局都用上了。

  现在日产量是最低十五万枚,高的时候能达到二十万枚,月产量在五百万枚左右,年产量就是六千万枚。

  那么要铸完这五个亿银币的订单,就需要不停的铸造十年。

  对于毕自严所说的五亿枚银币估算,朱由校表示怀疑。

  他隐约记得,根据后世统计,明朝民间的存银量起码在八亿以上。

  不知道哪儿来的史料,李自成抄北京,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不知道有没有夸张,但若是属实,北京城的存银量就应该在亿两以上。

  这现在推行新的货币政策,四舍五入一下,这就是两百年的钱债要还啊。

  “陛下,这还只是新铸。”

  看到堂内众人沉重的脸色,毕自严又补充道。

  “若是朝廷不新铸银币,则民间就会钱荒。”

  “较之前宋,我大明又多辽东、燕云之地。”

  说着,毕自严停顿了一下道。

  “还有北方的蒙古诸部与我大明互市,他们每年的卖马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若依前宋年铸铜币三百万贯之数推算,我大明想要民间再无钱荒,则每年就需多铸最少五百万枚银币。”

  “一年十二个月,这五百万枚银币,就需要一个月时间去铸,剩下的十一个月若是用之还旧钱,则需宝泉局铸造十五年。”

  “。。。”

  听到毕自严的话,堂中的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皇帝已经讲解过货币的作用了,如今新的货币政策是要给朝廷铸造一柄利剑,一柄用来掌控,或者说收割天下的利剑。

  但是,现在铸造这柄利剑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新的货币政策,的确是个良政,看京城的商贾反应就知道了。

  银币全都被抢兑了,根本就轮不到下面的平头百姓兑银。

  但现在这个欠债量,让人触目惊心。

  “五亿枚,五亿枚。”

  琢磨着毕自严说出的数量,朱由校有些头疼。

  他是个穿越的,除了毕自严说的那些,他还记得西方的那帮孙子。

  这个时间点上,西班牙还未没落,每年往大明运输着大量的白银,南方这些年一直都是物价上涨,银价下跌。

  若是再等个十年,西班牙全世界开战,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外部白银流入减少。

  大明如今的工业能力,世界第一。

  但是,这种世界第一并不是后世的那种以石油、电能为产业基础的高强度工业。

  而是由一个个小作坊组成的伪工业体系。

  这要是拿不到订单。。。

  那些个小作坊就会破产,这可就真的伤到国本了。

  大明惨不忍睹的货币政策与海关政策,直接就是在这个巨人的大动脉上开了个口子啊。

  “赵晗啊。”

  这么想着,朱由校将希冀的目光望向了宝泉局主事赵晗。

  “臣在。”

  看到皇帝的眼神,赵晗颤颤巍巍的回答道。

  本来,他还想以月产五百万枚的功绩,在皇帝这儿诉诉苦,看能不能歇一歇。

  但现在,毕自严告诉他,他需要在十五年内,铸出五万万枚银币,皇帝新的货币政策才能彻底的稳定下来。

  天地良心,一个月五百万枚,这宝泉局上下忙的都已经是前脚打后脚了。

  “这事儿,朕就交给你去办了。”

  看着赵涵,朱由校的语气中充满了鼓励。

  “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赵涵顿时满脸的惶恐。

  “臣,臣办不到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